网校快报移动版
快捷导航 网校快报移动版

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彭荆风《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环球网校环球网校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名师领衔主讲、助你吃透考点!

免费试听

  

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彭荆风《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梳理情节,学习记叙;分析人物,总结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速读文本,找出人物;围绕茅屋,表述人物经历;分析叙述方法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本质;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由小说典型人物,总结良好社会风貌。

  【学习内容】

  重点:梳理情节,分析插叙作用;分析人物特点,总结文章精神内涵。

  难点:小说标题的作用;“梨花”的多重含义,在文中各处出现的不同作用。

  【核心问题】

  小说按什么顺序安排情节,对叙述内容、塑造人物和深化中心有何妙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文常背景、初读课文、掌握内容、概括情节

  第二课时:梳理情节、明确手法

  第三课时:分析人物、总结主旨、分析疑难、深化拓展

  【前置学习】字词预习和练习

  第一课时

  【四环导学】

  南宋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背景: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十一月,虞允文指挥宋军大败金兵于采石矶。不久完颜亮为其部下所杀,金兵被迫撤退。十二月,知均州武钜派乡兵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

  注释:

  ①武均州:即武钜。当时武钜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古人常以任官所在地名代称其人名字,均州故址在今湖北省光化县。

  ②白发将军:指武巨。 ③捷书:捷报。

  ④胡儿:指金人。

  ⑤天意:指冥冥中上天的意向。 回:回心转意。指上天又决定祜助赵宋王朝。

  ⑥列圣。宋王朝已故列代皇帝。

  ⑦中兴:国家由衰转盛。赦令:大赦天下的诏令。 疾风雷:指诏令传布快如风雷。

  ⑧悬知,预测,推想。 寒食:指清明明前三日,民俗不举火,以纪念被烧死的介子推。古人多在这几日扫墓。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⑨驿路:旅途。驿:古时旅行时换马宿夜的地方。

  译文:白发将军虎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胡贼说梦妄想永占中原,岂知上天佑我大宋兴泰。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

  (引入:时隔816年,彭荆风借用诗句为题所作小说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旨呢?)

  人物简介,图文展示

  彭荆风(1929—):当代作家。

  1929年11月22日出生,祖籍江西萍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协。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退休。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1977年,曾被打成“右派”的彭荆风,在被剥夺了22年创作权后,重新舒展开写作的双翼,于11月27日《光明日报》发表小说《驿路梨花》,直接产生强烈反响。

  如今,早已84岁的彭荆风,依然透着一股青春之气。他的书桌上,同时摆着四部长篇,四年前,刚学会五笔输入法的他,全力投入长篇纪实文学《旌旗万里——中国远征军苦战缅印》的改稿当中,这部作品八年间早已修改了六次。

#p#分页标题#e#

  20世纪50年代,彭荆风以短篇小说《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电影《芦笙恋歌》据此改编)、电影剧本《边寨烽火》(合作)等享誉文坛,成为云南边地军旅文学的开拓者之一。80年代至今,彭荆风先后出版的文学作品达23部之多。2010年,他耗时12年创作的《解放大西南》,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这部作品修改了10次,手稿重达27公斤。

  回望近70年的创作历程,彭荆风说:“为何这样执着,因为文学是我的生命。”

  《驿路梨花今何在?—访军旅作家彭荆风》【舒晋瑜《光明日报》(2014年02月28日05版)】

  所以当他经历反右斗争和文革之祸后,并没有放弃写作,没有放弃生命。(引入背景)

  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不少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所以人生在世数十年,吃喝拉撒一辈子,也就这样过来了,平平淡淡、庸庸碌碌。可是要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成为一个优秀甚至伟大的人,还须要什么来支撑自己的一生呢?精神品质、原则信仰!所以彭荆风写作这篇短篇小说,利用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来传达某种精神品质,告诉我们如何才是真正的青春不朽,如何使我们社会繁荣昌盛和谐发展。)

  (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掌握重要数据

  时间:小屋建成十多年后;地点:云南省南部哀牢山;

  人物: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哈尼姑娘;解放军战士

  2,围绕中心,把握主要内容

  (按照课文叙事线索,讲述小说故事)

  有一天,我和老余在深山茂林中行进,一时不能赶到目的地,又找不到住宿的地方,正在以此心急。这时利用月光,在梨树林中找到一座小屋,得以歇脚。

  正在猜想小屋主人是谁的时候,瑶族老人出现,误把他当作主人;他却告诉我们他打听到小屋主人是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他只是专门来补充小屋粮食的。

  第二天,我们修葺茅屋、挖排水沟的时候,哈尼族小姑娘出现,又误把她们当作主人;姑娘告诉我们茅屋建造者是解放军战士,她姐姐梨花是受到感动照料茅屋,几年前出嫁后,她就接过任务照管茅屋。

  3,概括情节,引出写作顺序

  我和老余—借宿修葺;瑶族老人—歇脚送粮;梨花姑娘—照料茅屋;

  哈尼姑娘—照料茅屋;解放战士—建造茅屋

  第二课时

  (研读领悟)

  1,梳理情节,明确记叙顺序

  这是小说的叙事顺序,可是在时间跨度十几年的状况下,并没有根本按照事情先后顺序安排内容。(按照事件发生先后,排列内容次序)

  我和老余—借宿修葺 解放战士—建造茅屋

  瑶族老人—歇脚送粮 梨花姑娘—照料茅屋

  梨花姑娘—照料茅屋(插叙) 哈尼姑娘—照料茅屋

  哈尼姑娘—照料茅屋 瑶族老人—歇脚送粮

  解放战士—建造茅屋(插叙) 我和老余—借宿修葺

  提问:作者为何这么调整结构,而不按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创作小说?

  引起阅读兴趣,避免平铺直叙。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清袁枚《随园诗话》:“文似看山不喜平。”

  假如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佳句。在全国古代,假如有人因为一篇好文章考取了状元,人们就说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曲”就是曲折、起伏、有悬念才吸引人,才是好的文章。

  所以文章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来调整结构。手法类文: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窃读记》,张之路《羚羊木雕》,余秋雨《三十年的重量》等。

  2,跳读课文,分析插叙作用

  第一:跳读课文,明确插叙部分(朗读24、33段)

  第二:温故知新,分析插叙作用

  ①丰富文本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情报);

  ②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如何的品性);

  ③调整文章结构(避免呆板;设置悬念;推动情节)。

  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第一处(24):引出了哈尼姑娘,揭示了小屋的照料者。突出了哈尼姑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设置悬念,为后文发生误会做铺垫。

#p#分页标题#e#

  第二处(33):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么做的原由和影响。突出了解放军战士们的雷锋精神,并体现出精神得到传播发扬。使全文内容完整,对前面出现的悬念、误会做出了合理完满的解释。

  第三课时

  (研读领悟)

  1,综观全文,分析人物

  五个数字总括全文:

  一个故事;二次误会;三个悬念;四写梨花;五件好事。

  ①个故事:一个关于小茅屋的故事(第一课时已简述内容)

  ②次误会:瑶族老人、哈尼姑娘

  ③个悬念:8段(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17段(主人家是谁?)

  32段(解放军为什么盖茅草屋?)

  ④写梨花(三实一虚,放在人物分析以后)

  第一处(3-8):为人家出现做铺垫;营造美的意境,暗示人的情绪。

  第二处(24、25):将景物与人物联系起来;赞美之情。

  第三处(27):虚实相映,营造意境;推动情节向纵深发展。

  第四处(29-37)内容上塑造人物形象,展示雷锋精神,升华文章主题;

  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⑤件好事(咬文嚼字分析人物)

  我和老余—修葺(知恩图报)

  瑶族老人—送粮(正直朴实、诚挚感谢、“慎独”)

  梨花—照料(周到、细心、助人为乐、自觉主动)

  解放战士—建造(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推己及人”)

  哈尼姑娘—照料(美丽活泼、纯洁热情、充满朝气)

  本文主要通过写人记事歌颂助人为乐的好风尚,而非写景文章,但为何用这样多笔墨来写梨花呢?(烘托。北宋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引入四写梨花)

  2,总结主旨

  ①体现雷锋助人为乐精神

  ②展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淳朴民风

  ③歌颂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3,标题妙处

  ①设置背景

  行人之路——我和老余之路——优秀品质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

  ②意义丰厚、虚实相映

  自然之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

  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

  雷锋精神: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民族民风: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

  ③统摄全文: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自然美与心灵美,巧妙联系,融为一体。

  ④文化韵味(类举鲁迅改“旧事重提”为“朝花夕拾”)

  4,艺术特色

  叙事巧妙(插叙)

  虚实相生(梨花)

  写景生动(1段)

  5,思考探究

  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建造者、使用者、传承者)

  【板书设计】附教案中

  【课后反思】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 精品试学课 / 名师直播 / 优惠券 免费领取

注册
环球网校环球网校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名师领衔主讲、助你吃透考点!

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