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已经结束,考生和家长的“当务之急”是志愿填报。很多“过来人”好心提醒考生:“比考得好更关键的是志愿填好。”真的是这样吗?今年高校志愿服务有哪些新动向?
近日,据复旦大学报道,2021年转专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除了少数指定专业,更多专业给学生两次转专业的机会,转出人数和学习成绩排名没有限制。
华东师范大学也实行开放的转专业制度。除了艺术、体育、外语、定向就业培训等特殊类别录取的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在第三学年前申请转专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改变
高考志愿“终身填满”的现象,通过大规模培训、双学位、各种特色班、实验班、专业转移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发展路径。沪很多大学的本科生招生办负责人给考生的建议是:在填报志愿时,不仅要考虑往年最低的录取分数线和排名,以及高校专业的实力,还要考虑——的学生和专业的“适合度”最好。
近日多所高校公布了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小微梳理了一下,发现很多高校的菜单已经“更新”了。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首次推出人文实验班,新增6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和专业。涉及的专业,如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学校最强或最有特色的专业。
复旦大学开设了综合人文实验班,由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三个专业组成;技术科学实验班增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安全技术等专业,专业(班)数增至16个;医学实验课新基础医学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不仅增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还开设了“心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律心理学”和“统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双学位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教师专业的招生规模也有所扩大。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新增“全国优秀教师专项工程”招生计划,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一批优秀教师,招收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专业师范生150人。上海师范大学今年的师范生招生人数将是去年的两倍,师范生总招生人数将从20%增加到42%。
当谈到志愿服务的要点时,复旦大学招生办分校的潘伟杰,主任建议候选人学会“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高校之所以逐步放宽转专业的“门槛”,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敢于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在复旦,本科学生可以在进入大学后的4月份申请大一和大二的专业转移,专业转移计划的数量是当年招生计划的15%-20%。几所双一流大学发布的最新招生计划显示,有大规模招生、大规模培养的趋势。同济大学招生办学院院长陈宇光,介绍,学校建立了大规模招生、大规模培养、大规模管理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实施了“1/3”型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学年在新生所在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未来三年在专业院校开展专业教育。
复旦还致力于创建一个“2 X”本科培训模式。“2”是指从教育和专业培训两个方面为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通识,“X”是指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专业进步、跨学科发展、创新和创业等多元化发展路径。
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考生来说,许多大学为拔尖人才提供的直接项目值得关注。2021年,同济强基项目的入围倍数将从3倍增加到5倍。复旦大学专门建立了硕士与硕士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大四的时候参加卓博项目,并在大四期间立即开始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