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三天!赢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是得分比例最大的一个。高考考场如何写好一篇高分作文?
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语文考试中的作文依然是考生期待的突破。最近几天,笔者也接到了不少家里有考生的朋友打来的电话,询问如何在最后一期提高作文水平。在那些咨询中,集中困惑的是,作文的基本框架已经存在,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
每个语文老师收到这样的问题都会觉得很尴尬。因为语文学习主要靠的是日常积累,阅读积累,思维积累,不可能通过一周的临时抱佛脚快速进步。但这样的回复必然会让家长和考生感到失望,甚至沮丧。因此,语文教师通常会给予鼓励和安慰,以避免立即的负面或负面反应。
但是,仔细想想,这一周左右真的没什么事吗?我有一些想法供家长和考生参考。经过12年的语文学习,尤其是最后一年的强化练习,大部分考生已经能够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建立起一个基本的作文框架。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加深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作文,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找到论文中的辨析空间。
多年来,上海高考作文题经常以思辨命题来检验学生的理性思维,可以说是中国高考作文题中独树一帜,赢得多方好评。面对思辨的话题,寻找和拓展思辨空间是关键的切入点,也是提高作文的关键手段。例如,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世界上很多关键转折点都是意外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过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关于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思考的文章。
要写好这篇文章,重要的是找到‘意料之外’和‘无能为力’的区别。标题中的表达似乎把“意外”等同于“无能为力”。
其实,仔细理解之后,“意料之外”重在人的“认知”,“无力”重在人的“行为”。“知”和“行”往往不同步,实现了,做不到;还是做,没有意识到,这是常态。
换句话说,有些关键转折的确是‘偶然’的,超出了人的能力,让人‘始料未及’;但是也有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是‘必然’的,是人力造成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可以说,这个话题的重要性在于找到了‘意料之外’和‘无能为力’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分空间。在类似的作文题中,认真读词干,认真辨析词义是一个关键的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在快速阅读问题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重要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在题目中找不到值得仔细分析的空间,也写不出读者的痛苦。
第二,在讨论中形成条件意识。
一个命题的成立往往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所以好的作家会不断思考自己观点成立的条件,促进自己的理解,形成严谨科学的文风。
2021年比如普陀区双模式构成:
有时候,我们被告知要“凡事多想想”;有时候,我们被告知我们不想要太多。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关于你的理解和思考的文章。
写好这个问题重要的是要对‘有时候’这个词做出准确的解释,其实就是写好了意见成立的‘条件’。单看词干中的两个断言是合理的。“凡事多想想”提醒我们做事前要三思,“不想要太多”提醒我们不要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但是,把这两种理论放在一起,似乎可以引导考生解决“多思考”和“少思考”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核心在于指出两个断言成立的条件,即什么时候“多想”,什么时候“不想太多”。
稍微分类一下,就能体会到,对事物的‘反应’要细致,要‘凡事多考虑’;但是,不要太在意事情的“结果”,“不要太多”。这里的条件侧重于“内容元素”。再深入想想,如果题目中的两个“我们”可以指代不同的人,那么“告知”或“警告”这两个词也应该因人而异。
《论语 先进第十一》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面临着和、冉同样的问题,对“闻斯行Zhu”(听到适合正义的话马上去做)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虽然他谨慎而谦虚,但孔子鼓励他不要想太多,“闻斯行'(他听到后应该马上做);当子路鲁莽鲁莽行事时,孔子警告他说,“如果你有你的父亲和兄弟在这里,就像闻斯行'一样(如果你还有你的父亲和兄弟在这里,你怎么能马上做到)。这个故事很好地提醒我们应该考虑人的因素,这是在主干中建立两个断言的另一个条件。
多年来,在上海各地区的一模和二模作文中有许多类似的说法。考生如果想在备考的最后一周提高文章的深度,就应该更多地考虑“条件”。根据笔者自己的观察,很多考生往往认为辩证思维是‘公说公有理,女说女有理’。他们会在文章中指出某个现象或观点的正面或正确的一面,然后指出它的负面或错误的一面,最后用“抓住好的一面”或“不要一概而论”等词语来概括。这样的写法,如果不是骑墙,往往是正确的废话,“条件思维”可能是破解的方法。第三,增强讨论的现实针对性。
现实针对性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议论文写作的关键任务是着眼于不足。如果一篇文章没有对现实的关注,除非是纯粹的理论探索,一般不会很有力量。多年来,高考作文题,包括一些模考作文题,更注重引导学生的现实关怀意识,有的甚至在题干上有明确提示,如2021年浦东新区第二次模考作文题:
现在我们总是鼓励年轻人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而别人却说‘我的孩子,我只想她(他)健康快乐’。你是怎么知道和思考这个的?
想把这篇短文写好,不能先讲“追求卓越”的意义,再讲“健康快乐”的关键,最后以“平衡两者的关系”作为结束语。这篇文字当然是阐述了基本框架,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甚至可以说只写了一些正确的废话。
要写出深度,一定要注意这个题目里的‘现在时代’几个字。“追求卓越”和“健康快乐”并不矛盾。为什么在题目中故意制造两者矛盾的关系?这不得不发人深省。
这种矛盾的标题是“现时代”,其实是引导考生思考时代的弊病。为什么我们追求卓越,却牺牲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健康和幸福?这里的‘优秀’是怎样的优秀?通过这样推进思维,我们自然会意识到,如今的时代已经把‘优秀’缩短为‘成功’,把‘追求卓越之路’缩小为‘考上名校,谋求高薪,提升职位’的功利之路。社会会引千军万马到这样的独木桥,自然会有部队落水。牺牲健康和幸福不是很正常吗?
其实真正的优秀是绽放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以健康为基础,结果幸福。这样写的话,文章的现实针对性会很强,批评缺点的力度自然会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以上方法当然不会一蹴而就,但还是需要深度积累作为基础。但是考生的语文学习从出生就开始了,18年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只是很多人的积累,就像仓库里散落的武器一样,似乎没有用。最后一个时期,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归类,然后磨砺自己的肯定方法,可能高考也拿不到好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