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八
(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网络预约鲜花,例如:“花点时间”和“每周一花”等,是指送花人利用网络订购鲜花,网络电商直接把花送到手中,是鲜花销售的新形式。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网络预约鲜花能够实现并且大面积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劳动力成本降低
C.种植技术的改变
D.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
2.网络预约鲜花与传统的鲜花店面销售方式相比( )
A.增加了商业网点销售的成本
B.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C.营销环节减少,销售成本降低
D.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开拓市场
【答案】1.D 2.C
【分析】1.鲜花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达客户,就需要快速的现代化物流业,要想不变质就要有冷藏保鲜技术,所以网络预约鲜花能够实现并且大面积普及的主要原因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D正确。科学技术、种植技术、劳动力成本对于网约鲜花的影响不大,ABC错误。所以选D。
2.网络预约鲜花与传统的鲜花店面销售方式相比不需要店面,减少了商业网点销售的成本,减少了营销环节,销售成本降低,A错、C对;与技术革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没有关系,B错;仍然需要开拓市场,D错。故选C。
我国大都市边缘空间作为直接投资、国内移民城市拓展的热点,其市容、产业结构等正经历剧烈的变化。图示意我国某都市群及其边缘空间组成的空间系统。该都市群内的核心都市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计划建设职住平衡的宜商、宜业、宜居的新城区。据此完成下面3-5题。
3.半城市地区比城市边缘区( )
A.外来人口密度大
B.交通设施完善
C.第一产业比重高
D.距主城区近
4.都市群小型城镇并未形成自己的边缘区,主要是因为( )
A.等级较低
B.地处偏远地区
C.交通不便
D.人口流动大
5.都市群核心都市的新城区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方在( )
A.城市边缘区
B.半城市地区
C.人口稠密的乡村地区
D.人口稀少的边界地区
【答案】3.C 4.A 5.B
【分析】3.本题考查城市边缘区与半城市地区的特征比较,城市边缘区更接近城市核心区,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影响更显著,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完善,外来人口迁入更多,人口密度更大;半城市地区保留更多的乡村特征,第一产业比重较高,ABD错误,C符合题意。故选:C。
4.本题考查都市群小型城镇未形成边缘区的原因,小型城镇因为其行政等级,提供的产业服务等级,配套设施等级较低,对人口、资金的吸引力有限,外来迁入的人口较少,投资量较小,所以很难形成自己的边缘区,A正确。都市群小型城镇城市化水平较高,没有地处偏远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口流动也较大,BCD错误;故选:A。
5.本题考查核心都巿新城区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方。城市边缘区开发程度较高,且可能存在外来人口聚集,社会管理混乱、环境卫生较差等弊端,A错误;乡村地区和边界地区距离核心区远,难以接受核心区的辐射,CD错误;半城市地区开发程度较低,又与城巿核心区距离适中,开发新城区潜力最大,B正确。故选B。
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主要包括亚欧大陆北部沿岸的东北航线和北美大陆北部沿岸的西北航线。下图为北极航线路线示意图及部分港口间中欧传统航线(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与东北航线的航程差。据此完成下面6-7题。
6.东北航线开通后,图中东亚港口区位优势提升程度最大的是( )
A.大连
B.符拉迪沃斯托克
C.釜山
D.横滨
7.东北航线的开通将对中国北方沿海港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年为欧亚大陆桥分流
B.经济腹地范围扩大
C.能源进口与中转减少
D.临港产业发展受限
【答案】6.D 7.B
【分析】6.读图可知,在东北航线开通后,图中所列的东亚港口中航线缩短程度最大的是日本横滨,其区位优势将会得到最大提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东北航线纬度高,天气转冷海面封冻时需破冰船,成本高、速度慢,因此其最佳的运输时间是在夏半年,A错误;该航线的开通,将会使我国北方靠近航线的港口降低其海上运输的成本,吸引一部分其他港口的货物和大陆桥运输的货物,增加航班密度和吞吐量,提高其在整个海上运输网络中的地位,扩大其腹地范围,B正确;我国是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未来将会增加与北极地区的能源贸易及运输,届时北方沿海港口会增加这些货物的进口与中转,C错误;东北航线的开辟将会推进我国北方港口船舶、钢铁,机械、金融保险及船舶维修、物流等临港产业的发展,D错误。故选B。
甲、乙两地的高中生,约定同时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探究太阳辐射对气温的影响。活动当日,两地均为晴朗天气。表是他们记录的两地地理坐标及北京时间14时观测、推算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8-9题。
8.M代表( )
A.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长波辐射
D.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9.仅考虑观测、推算到的辐射强度,该时刻( )
A.甲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B.甲地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C.乙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D.乙地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答案】8.D 9.D
【分析】8.通过分析表中的观测、推算到的辐射强度数据可以发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M+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我们知道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另一部分被地面反射,所以M代表的是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与甲地相比,乙地经度121°E,乙地的地方时较接近北京时间,而甲地105°E,地方时迟于北京时间1小时,因此北京时间14时,乙地地方时接近14时,乙地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气温,D正确。乙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是地方时的12时,而不是14时,C错误。北京时间14时,甲地地方时是13时,甲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是在地方时的12时,A错误,甲地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是在地方时的14时前后,B错误。故选D。
随着全球变暖,世界多地的冰川渐渐消融。而位于新疆西南的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的冰川却在神秘扩张。据此完成下面10-11题。
10.克勒青河流域的地理特征是( )
A.峡谷深切沟壑多
B.自然植被更新快
C.水能开发强度大
D.夏季河谷牛羊多
11.近年来,克勒青河流域( )
①冰川堆积地貌快速增加②山地永久积雪海拔降低③冬季降雪量增加④入湖矿物质增多
A.①⑧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0.A 11.C
【分析】10.多冰川的高山地区,河流以下蚀为主,深切多沟壑,A正确;气温低,植被生长更新慢,B错误;人烟稀少之处,水能可能蕴藏量大,但开发强度小,C错误;夏季牧场多转至山腰,冬季在山下,D错误。所以选A。
11.此处冰川神秘扩张,冰川融化量在减少,故堆积地貌不会快速增加,①错误;永久积雪增加,且冬季降雪量增加都符合冰川扩张的条件,②③正确;融水减少,带入湖泊的矿物质可能减少了,④错误。所以选C。
秦岭北麓的华山气候多变,常形成云顶较平、面积≥20km2、可观赏的半山云海,其形成与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华山半山云海出现频率最低.的季节是春季。下图示意1981-2010 年华山各月有云海时平均风速与月平均风速统计资料,数据来自与华山主峰高差不足100米的华山气象站。据此完成下面12-14题。
12.与其他季节相比,华山春季出现半山云海频率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风速变化大
B.降水量少
C.以偏北风为主
D.大气湿度低
13.一般而言,风速较大不利于云海形成,原因是风速大会导致( )
A.降水概率减少
B.大气垂直运动加剧
C.气温急剧下降
D.大气水分迅速减少
14.华山气象站7、8月有云海时的平均风速略大于月平均风速,是因为该季节( )
①云海更厚,阻隔其上、下层大气热量交换作用更强
②云海反射的太阳辐射更多,其上方大气增温更明显
③风速更大的夏季风能将更多的水汽送到秦岭北麓
④下垫面升温降温快且幅度大,山风、谷风风速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2.D 13.B 14.A
【分析】12.读图可知,华山风速变化最大,降水量最少,以偏北风为主的季节都是冬季,ABC错误;春季降水量较少,但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大气温度低,因此华山春季出现半山云海频率最低。D正确。故选D。
13.风速大小与降水概率,气温的变化和大气水分的关系不大,ACD错误;风速大会导致大气垂直运动加剧,不利于云海的形成,B正确,故选B。
14.华山气象站与山峰高差不足100米,而华山云海多为半山云海,因此华山气象站位于云海之上。7、8月降水较多,空气中水汽更充足,有云海时,云海更厚,阻隔其上、下层大气热量交换作用更强,受云海反射的太阳辐射更多,其上方大气增温更明显,与周围山地的地表的温差更大,形成的风力要更大一些,①②正确;夏季风为东南风,而秦岭北坡位于背风坡,水汽少,③错误;云海形成后,下垫面升温和降温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山风、谷风的风速都减弱,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罗布泊地区原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与积盐中心之一,干涸过程中盐壳(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广泛发育。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内相邻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处地下水埋深、盐壳厚度和含盐量。据此完成下面15-16题。
15.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16.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乙、丙三处中( )
A.甲处降水量最多
B.甲处地下水位最高
C.乙处蒸发量最多
D.丙处地表温度最高
【答案】15.B 16.C
【分析】15.根据材料信息“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可知,盐壳是地下水的盐分在地表析出形成的,盐壳形成过程中大量的地下水通过蒸发散失到大气中,导致地下水埋深加大,故地下水埋深越深,说明其盐壳形成越早,根据图示地下水埋深可知,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6.无法判断甲乙丙三处降水的多少,A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处盐壳已形成,说明甲地下水通过蒸发散失较多,地下水位已较低,B错误;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乙处还是湖泊,蒸发量大,C正确;无法判断三地温度的高低,D错误。所以选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邯郸市人口大县、芝麻作物种植面积大县。大名香油工业是全县最具特色的工业,可追溯到明朝早期。大名香油以当地芝麻为原料,经低温低速磨制等技艺生产而成,因其纯正、味香深受全国各地家庭的喜爱。目前全县有19家香油企业、200余家作坊。2014年大名县政府在215省道与迎宾大街的城郊附近规划建成大名香油工业园一香油城项目,该项目占地30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提高了大名香油品牌知名度,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图示意大名县地理位置。
(1)分析大名县香油工业与该县芝麻种植业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8分)
(2)说明大名县在城郊建设香油工业园对提高大名香油品牌知名度的作用。(6分)
(3)近年来,大名县许多香油老作坊转向周边大城市居民区附近发展香油加工,请做合理解释。(6分)
【答案】(1)艺麻产量大,给香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丰富的原料,有利香油产业的发展和集聚;集聚的香油产业利于产品口碑的传播,从而扩大丁市场影响力,扩大销量;销量的上升促进了原料的需求;芝麻种植和香油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使香油产业不断增产集聚,生产工艺和技术也不断提高。
(2)众多厂家集聚,形成产量规模效应;集中管理,利于形成行业规范和生产标准,提高质量;促进行业竞争和生产创新,使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升级和优化;吸引相关产业集聚,提高生产效率;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3)大城市居民区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大;靠近大城市居民区,可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大名香油城市居民口碑好,品牌认可度高;城市香油单价高,收益大;加工企业投资少,见效快等。
【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邯郸市人口大县、芝麻作物种植面积大县。”可知,大名县芝麻种植量大,芝麻的产量大,可以给香油加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大名县能够提供大量的芝麻,有利于香油产业的发展和集聚;香油产业集聚之后,会提高区域的香油产业知名度,有利于促进香油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扩大销量;销量上升之后,会导致对芝麻的需求量上升,进而在芝麻种植和香油产业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香油产业不断集聚之后,会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区域香油产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等。
(2)城郊建设香油工业园,能够促进众多香油生产企业在此集聚,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建设香油工业园,有利于制定同一的行业标准,集中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竞争,促进香油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集聚之后,会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减少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效益;工业园区会提供有利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企业共用基础设施,减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等。
(3)大城市人口数量大,居民区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在居民区附近发展香油加工,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减少产品运输的费用;根据材料信息“大名香油以……其纯正、味香深受全国各地家庭的喜爱。”可知,大名香油在周边大城市的市场知名度较高,品牌知名度较高,市场认识度高,消费市场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相对而言,香油的单价更高,收益更大;香油老作坊具有传统的传承技艺,香油加工投资相对较小,投资收益较快等。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金沙江干热河谷某些土层湿陷性强,陷穴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培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干热河谷里生长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于是当地人大量开挖土地,“平沟建园”栽培葡萄、芒果、蔬菜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图1示意云南元谋地区金沙江某沟谷纵剖面,图2示意“平沟建园”前后景观。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2所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8分)
(2)指出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3)简述“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8分)
【答案】(1)沟谷底部具有汇水作用,为陷穴发育提供充足水源;沟底裂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陷穴上游的沟底坡度较小,水流速度慢,利于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陷穴下游局部隆起的地形可阻滞地表水的流动,下渗的地下水增多,溶蚀作用增强;整体沟谷具有一定的坡度,利于保持地下水的流动性,增强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能力,促进陷穴的形成。
(2)灌丛阻碍地表水的流动,更多的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地表水减少,减轻了对灌丛附近地表的冲刷和溶蚀,遏制陷穴的发育;灌丛根系有固土功能,地下水很难侵蚀、搬运根系附近土壤,阻止了陷穴的发育
(3)增加耕地面积;地块面积增大;耕地土层厚度增加;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园地利于雨水下渗,改善土壤水分;减轻流水侵蚀带来的土壤养分流失等。
【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可知,陷穴的形成与地表流水、地下浸水有关系。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可从三方面分析:①水哪里来?②水怎么下渗(为何下渗)?③陷穴如何在水的作用下扩大形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谷地形有利于地表径流的汇聚,沟底具有汇水的作用,可以为陷穴的形成发育提供充足的水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裂隙发育,地表水会沿裂隙下渗,转化为地下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看出,该河谷坡度较小,地表水流落差较小,水流速度较慢,所以下渗较多,有利于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到,陷穴下游为灌丛,且冲沟底部局部隆起地形,会阻拦地表径流向下游地区流动,有利于下渗,转化为地下水;综上分析可知,该地地表水会大量转化为地下水,为溶蚀作用提供充足水源,溶蚀能力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河谷具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提高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提高其侵蚀溶蚀能力,有利于陷穴的形成。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在该地栽培灌丛会提高对地表水的阻碍作用,使得更多的地表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减少之后,会导致地表水减少,减少对灌丛附近的土壤的侵蚀能力,导致地表水对陷穴的冲蚀和溶蚀能力降低,遏制陷穴的发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灌丛的根系具有良好的固土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导致地下水对灌丛附近的土壤的侵蚀能力降低,限制了陷穴的发育。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平沟建园”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可种植农作物面积;可以使得小地块面积增大,有效增加地块面积;有利于减少耕地的水土流失,促进耕地的土层发育,提高土层厚度;有利于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因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肥力降低,保障土壤肥力等。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选修2——海洋地理]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自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
“海底黑烟囱”指海底热液喷口处海水沿裂谷张性断裂或裂隙渗入洋壳内部,受炽热的熔岩影响,与底部岩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温度达350~400℃的热液在喷口涌出时与冷海水相遇,导致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及钙、镁硫酸盐的快速沉淀,不断堆积成的一种烟囱状的地貌。在这样不见天日,温度和压力很高的极端环境下竟然存在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嗜热硫还原细菌为基础生产力的食物链,此处出现了种类繁多的蠕虫。下图所示“全球热液喷口分布示意图”。
指出海底黑烟囱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海底黑烟囱处出现独特生态系统的原因。
【答案】黑烟囱处位于地球板块的生长交界(张裂)处;岩浆活动活跃海底;深海光照不足,生物生产不依靠光合作用;热液喷口处附近,温度高,提供生物生存的热量;矿物质溶解多,食物充足;硫化氢、氧气和二氧化碳,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个体组成的化学能;位于深海,封闭性好,受干扰小,生命演化独特。
【分析】"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因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而得名。喷溢海底热泉的出口,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在海底沉淀下来,尤其是喷溢口的周围连续沉淀,不断加高,形成了一种烟囱状的地貌,叫做黑烟囱。读图和材料可知,海底黑烟囱主要分布在大洋内部,板块向两侧运动,海底黑烟囱应在板块生长边界附近,岩浆活动活跃海底。原因:由于地处深海,光照严重不足,光合作用极弱,生物生产只能依靠热液喷口处附近的温度来提供生物生存的热量;此处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质溶解多,食物充足;由于是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有硫化氢、氧气和二氧化碳,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个体组成的化学能;地处深海,封闭性好,受人类活动干扰小,生命演化独特。
20.(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车用动力电池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等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具有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等特点,有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镍镉电池、银锌电池等等多种类型。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众多企业纷纷进入动力电池制造市场。202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达到20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78万吨。目前我国的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及再利用面临着多重难题。
指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存在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困难:废弃动力电池数量多且来源分散,回收困难;生产标准不一、电池类型多,规模化利用难度大。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统一生产和回收标准;拓展废旧电池使用的新领域,如用于储能电站、拆解变成小模块用于自行车等。
【分析】结合材料可知,困难从电池数量、种类、来源及利用方面分析。202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达到20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78万吨,说明废弃动力电池数量多且来源分散,回收困难,电池有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镍镉电池、银锌电池等多种类型,规模化利用难度大。措施:建立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制定统一生产和回收标准,拓展应用领域,如用于储能电站、拆解变成小模块用于自行车等,获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