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学生全部实行寄宿制,每天凌晨5:40起床跑操,校领导只要在校也按时陪伴,6:10晨读,上午4节课、1节自习,12:00午饭,午休1小时,下午2节课、3节自习,下午6:15晚饭,6:40至7:10观看新闻集锦,7:15上3节晚自习,晚上9:50回宿舍洗漱,10:10熄灯睡觉。
每天确保有8个半小时睡眠、1个小时体育锻炼、半小时观看新闻节目。高一二年级每天都有2次跑操,每周都有3节体育课,2节体活课,每两周放假回家一次。每天从早到晚,衡中的铃声有40多道,最短间隔只有2分钟。这样的作息制度直到高考前一天都在坚持。
衡中毕业生赵玉栋(495班)告诉记者,午休晚休必须上床,也不能提前起床,不能挑灯夜读、聊天玩闹。
同时,衡中在管理上也有很多人性化设计。采取分年级错时两分钟就餐,避免排队拥挤,节省打饭时间,保证就餐质量。学生可以把牛奶、饼干、苹果、梨等不易坏的食品带到学校,但只能在宿舍吃;学生可以在餐饮中心的超市购买食品,但也只能在餐饮中心和宿舍吃。
上班期间,老师可以随便出入校园,无课时可外出买菜,只要打招呼,不算请假,也不扣钱。
郗会锁说,孩子们高中阶段是筋骨血脉成长的关键时期。睡眠非常重要,只有睡得好,才有充沛的精力和好心情专心学习。当前很少有哪个高中的毕业班,包括一线城市的很多学校,能像衡中学生一样保证每天有八个半小时的睡眠。长期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使衡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规则意识和独立能力。
考入吉林大学的衡中毕业生赵彬翰说,衡中三年使他养成早睡早起、劳逸结合的习惯,在大学也可以科学高效管理时间,有条不紊地生活、学习,事半功倍。
衡中语文老师海国治说,别人在打游戏的时候,衡中学生在午睡;别人逛街追逐潮流时,衡中学生在看新闻联播;别人点灯熬夜时,衡中学生睡得正香;别人课堂上睡觉的时候,衡中学生正在专注地听课。“从外界看衡中很辛苦,可学生感觉不到辛苦,反而很充实。”
郗会锁说,衡中的孩子看上去很辛苦,但非常阳光灿烂。天南地北的客人们到衡中实地考察后,都说想象不出衡中的学生是这个样子,甚至有人说衡中学生的眼睛里有光。什么时候人的眼睛里会有光?师生有信仰,教育有力量,学校有希望,有信仰眼睛里就有光。当别人觉得衡中师生生活在“痛苦和地狱”中的时候,其实他们不知道师生在享受着拼搏的快乐,刻苦但不痛苦,这是多么好的一种境界。
成绩靠题海战术?
老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老师负责组织精华试题,以一当十,相当于老师给学生减负
郗会锁说,无论东西方,有考试,就有应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要注重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和提高。要想提高高考成绩,不在于题海战术疯狂刷题,也不在于延长时间无休止学习,而是向课堂要效率。
衡中每课时从50分钟压缩到45分钟,再到40分钟,这样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使学生上课更专注,而且还增加了课时数,保证每天至少有一半课时是自习,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自主学习。
任何一个学科的每节课,需要教研组在课前、课中、课后集体研究三次,每个老师提观点互相碰撞,研定后才能登台讲课。
同时,深入推进教学改革,鼓励个性化教学,课堂上倡导教师连续授课不能超过五分钟,每节课至少向学生提出五个有效问题,允许学生出错、质疑、争辩。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真正深入学习思考了。而这种深度的思考,思维品质的提升,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赵玉栋说,他们不随便做社会上的试题资料,老师负责组织精华试题,事半功倍,以一当十,等于老师给学生减负。有的学校没少做题,但很多都是重复的,做了无用功。
语文教师王小铭说,学校要求“老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衡中的自习作业、同步练习、模拟考试,每个年级所有老师都有组题任务,题目来源于经典题、高考真题、衡中改编题以及科研机构和其他名校的交换题。试题针对性强,紧扣学生解题的薄弱点,容易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年,学校已形成了丰富的题库。
衡中副校长王建勇说,衡中实行开放办学,不把自己的试题当宝贝。今年用过的试题明年就会落伍,衡中的管理经验和试题可以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同行,定期举办面向社会的开放日活动。每年有几万人来衡中参观学习,也鼓励老师到其他名校交流、学术研讨,目的是倒逼老师们跟上形势不断创新。衡中一直在改革创新的路上向前冲,现在的衡中跟五年前、十年前、十五年前的衡中已不尽相同,抱残守缺迟早会被淘汰。
衡水中学地处四线欠发达的城市,不比那些省会高中,学校新招聘的老师一般都不是名牌师范高校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