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了法学类研究生的拟录取名单,34名考生复试成绩0分,其中包括两名初试成绩415分的高分考生。
此事一出,引起热议。 许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初试成绩那样高竟然复试会是0分。
经过上网的搜查了解事情始末,原来那些同学涉嫌“泄题”。考完试后在群聊中透露复试的流程和考题,但此时复试并没有结束,仍然有考生还在考试。这类做法早已违背了当时写的承诺书。
另一方面,学校也作出回应,称的确有复试0分考生的存在 ,但现在不清楚是否是因为“泄题”作出的处罚。事情经核实后网友评论分成两派,有人为高分考生抱不平,认为人家是好心,这么之后别人都不会帮你了。而有的人觉得做得对,考试就是要公平公正。
这件事觉得能够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从法律角度来讲这类讨论的确违背规定,法律是冰冷无情的,只要有人举报,的确就要认栽。而且目前竞争如此激烈,这类做法的确合乎“公平”。而这类公平在另一个个人主观,特别是考生的角度来看,举报的人是没有良知的。
那样我觉得这件事只是代表的利益和立场的不同罢了。而我觉得对于这场关乎 许多人未来的关键考试,公平是十分关键的,讨论考题的“好意”似乎并没有错,但假如他说的题目恰好被后面的碰上了,那对于别人来讲就是十分不公平的。所谓的善意并不须要用这类方式来体现,考研备考中互相分享资料,互相帮助,都是正确的善意。而在正式的考试中,这类善意似乎有些不太恰当了。
期望通过这件事让其他考生都引以为戒,在正在复试的过程中不要讨论,营造一个良好的考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