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人类的一大瑰宝,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及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也逐渐数字化,导致中学生写字意识淡薄基本功正逐年减弱,爱好书法的学生少之又少,南江乡中学的学生也同样如此。为改变现状,在学校开展了《农村中学写字与书法教育探索研究》的课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书写水平,增强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爱好。
关键词:书法教学农村学校中学生重要性
书法,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在学校全面、扎实地推行书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特别是在农村中学更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今天的中学生是明天跨世纪的接班人,应有很强的综合素质。从语文角度讲,写一手好字,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能表现一个优秀人才良好的文化素质,在将来的社会中才有更强的适应性。对此,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书法写字教学。
一、教师在书写时应起带头作用
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笔一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写的字刚劲有力、漂亮、工整,那么学生写的字虽说达不到刚劲有力、漂亮,但最起码能书写得整齐、干净、规范。因为教师在教学当中,对学生会有一种熏陶作用,学生因此会模仿,然后产生兴趣,字自然而然就会写好。字写得歪东倒西、不规范、潦草的老师,学生的字可想而知。对初学者来说,教师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对书法艺术产生兴趣,从而热爱书法艺术。在书法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给学生讲解一些笔画的用笔、运笔、以及字的间架结构,这样的过程就显得简单而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更谈不上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演变过程,参观一些优美的书法作品,特别的历史名家的书法作品,讲讲书法名家刻苦练字的故事,如“草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王羲之为了练字,用了十八缸水等轶闻。从而使学生在榜样的熏陶下,培养热爱书法、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让学生产生对学习书法艺术的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爱上书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一般用粉笔或毛笔在黑板上演示,这有很大的不足,很多细微的演示动作无法使后排学生看清楚,所以,教师的示范无法引起学生太大的注意力。在而今,我们的农村中学几乎都已经有了用于教学的“班班通”,而多媒体视频展台的运用,可让教师和学生一样坐着。用学生同样的笔,用学生同样的纸进行演示,使学生感受到更真实,更贴近他们,任何细微的动作都被学生一览无余,包括教师的坐姿,执笔方法,作业本的放置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示范作用,在教师榜样的作用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书法情操。因此,老师在进行书法教学时就应该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
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字帖
俗话说:“师高弟子强”。一本适合学生摹写的好字帖,等于一位无言的良师。因此,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钢笔字帖(正楷),也请懂行的家长作参谋,老师再一一审查。八年级,按上面做法帮助学生选择钢笔字帖(行楷)。这样,既保证了不同阶段、不同书写能力的学生都有适合的字帖,又尊重了学生们不同的审美要求,避免了千人一字,为习字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三、把好练字“量与质”的关系
初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初中阶段的各科知识,而习字训练,又是一种长期艰苦劳动的过程。因此,在练字的量的方面,应作不同的要求。七年级,是练字的基础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每天要求写一篇2开的正楷字就够了;
八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学生练习有力一定的基础,练字的数量为16开作业本的四分之一篇。另外在寒、暑假也要要求学生不间断的练习。“量”定了,还有“质”。要向学生讲明写好字的重要意义。写好字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学习与继承,是未来优秀人才具备的良好综合素质;
写好字是时代赋予跨世纪合格人才的要求,它能使自己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为自己将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一张通行证;
写字过程也是对自己品质情操修炼的过程。长期坚持,产生兴趣。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在教学中,我首先是充分利用每一节写字课,严格要求,由易到难地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具体指导和训练,然后,每天留一定的家庭的时间来练字提升学生的书法基本功。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的功夫日益加深,运笔日益娴熟,兴趣也就日渐提高。同时结合学校的“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书法兴趣小组,选拔学生参加校书法比赛等,调动学生练习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班级形成一种勤学苦练的好风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学生对执笔、运笔、结构、章法的要点已基本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开展书法书写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