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中考新政宛如一声春雷,接连冲上热搜,连京城家长圈都表示“震感明显”。
起因是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高中时期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行办法》。简要来讲,从2022年起,本市高中时期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类型。
其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是上海中考改革方案确定的招生录取新办法。具体包括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和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两类,合计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的50%-65%,与改革前相比,名额分配占比进一步扩大。其中,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以区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
方案一公布,快速引发各界热议,网上观点不断发酵,许多北京家长也感到紧张。
在许多人眼中,名额分配占比的扩大,将立即改变现有初中校考入优质高中的机会,进而引发初中乃至小学的学区房含金量。
于是,3月17日,“上海学区房”很快冲上微博热搜。有圈内人士这么解读:因为优质高中招生方式明显变动,六成左右生源须统一分配,部分分配到区,部分分配到初中学校。这也就意味着,过去优质初中考上优质高中的同学数量明显减少,而普通初中考上优质高中的同学数量明显增多。于是,优质初中学区房的含金量降低,同时也会传导至优质小学学区房。
也有圈内人士表示,上海中考方案“兵不血刃”把小升初痛点灭了,还让学区房大打折扣。
这个想法看起来很美,不过结果会真地如此么?
再把方案中备受关注的名额分配具体要求补充说明一下:
一是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其招生计划总数的65%,原则上以各区当年度中招报名人数占全市中招报名人数的占比为计算依据分配到各区,分配到各区的计划中须有不低于20%的占比以均衡、随机为原则分配到不挑选生源的初中学校。
二是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其招生计划总数的50-65%,其中,分配到区招生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30%,分配到校招生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70%。各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到校招生计划,原则上以所属区内各所不挑选生源初中学校中招报名人数占本区该类学校中招报名总人数的占比为计算依据,分配到本区每所不挑选生源的初中学校,实现名额分配全覆盖。
另外,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分校或校区,原则上按照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录取政策执行。实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改革后,招考机构将考生计分学科总成绩和综合考查成绩(满分50分)合成总分。
备受北京家长关注的上海中考方案有哪些关键特点或新的启示?
1,时间安排。客观来讲,挑选这个时间点上公布中考改革方案,其中用意之一是对今年小升初预期的引导。虽然三年前相关政策已有提前预告,但当政策正式浮出水面,其冲击力还是不一样的。
2,对于北京家长或教育圈人士来讲,我们须要了解上海中考及中招规则和北京不同的 一部分特点。比如,和北京中考全市统一命题分区阅卷不同,上海中考是全市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因此,上海各区考生的中考分数是能够横向比较的;和北京中招东城西城海淀互相“锁区”不同,上海中招不存在锁区,因此,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能够理解为“市重点”)拿出65%的招生计划,以人数占比为依据平均分配到各区,地区之间施行均衡分配;同时,从分配到各区的计划中拿出不低于20%的占比,均衡分配到不挑选生源的初中学校。
3,看到上海的方案,许多北京教育界人士有似曾相识之感,“名额分配”是北京中招之前用了多年的录取方式,而且中间不断调整和升级,现在统一为“校额到校”,即优质高中的招生计划立即分配到普通初中。不过,好好研究上海方案,其中 一部分环节和流程的设计还是很值得琢磨的。
比如,上海中考方案在市重点中学和区重点中学(即方案中的“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规则上进行区分,市重点的名额分配计划80%市分配到各区,各区报考的考生按照中考分和综合考查成绩的合成总分来排队,这和统招录取的差别应不太大,只是分区进行录取,因此对市重点中学还有有所保护的;相比之下,区重点中学的名额分配计划70%分配到校,因此区重点挑选生源的空间明显压缩。
#p#分页标题#e#换个角度来讲,从就读区重点中学的机会来看,普通初中校毕业生的机会提高明显,但就竞争市重点来讲,无论是挑选生源的初中,还是不挑选生源的初中,机会相差并不大,重要还是看中考成绩。
大幅提高区重点名额分配立即到校的占比,关键目的是配合小升初大派位的政策。因此,上海新版中考方案和现在正在推行的“公民同招”、小升初大派位等政策是相互配合和衔接的。
4,估计许多北京家长都在关注上海中考方案的自主招生。上海中考方案这么规定,在自主招生录取方面,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市特色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计划,面向全市范围内有创新潜质、科目专长、体育或艺术特长的初中毕业生。根据《实行办法》,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计划比过往减少,合计不超过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6%。其中,优秀体育同学、艺术骨干同学自主招生计划合计不低于该类自主招生计划的15%。
另外,方案还明确提出,试点“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普通高中学校和市特色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计划相较于当年度其他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主招生计划比例可适当增多,这为市重点和市特色高中创造更为灵活的空间。
现在北京2021年中招政策尚未公布,备受关注的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方案各位正翘首以待。按照之前的政策,北京自主招生试点的内涵会更加丰富,试点学校可根据办学定位、传统特色、科目优势等状况,开展人文、科学、艺术、体育、中外合作课程班等特色招生,以及校内或集团内直升、1+3培养试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验等改革探索。因此能够预计,北京中招自主招生占比一定会比上海高。但具体细节和操作规则还有待政策出炉。
5,对于网上热炒的“上海中考方案出台,学区房凉凉”的说法,个人持保留态度,整体感觉影响会比较有限。现将部分观点或信息整理如下,供各位参考:
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假如没有进一步推进义务教教育均衡的措施,上海依旧有学区房热。 一部分人觉得,上海扩大了名额分配占比,所有家门口初中都有名额进示范性高中,因此就不会有学区房热了。这是不了解具体政策。上海之前就有名额分配政策, 立即到校的名额占示范性高中的15%,另外,还有每所初中学校均有推荐生(数量约占示范性高中录取名额的20%),加起来约35%,这次政策取消了过往的推荐生,纳入名额到校,占比为35%到45.5%,这只比过去略微增多,以前都存在学区房热,怎么可能调整一点名额到校名额就没有了?另外“四大名校”在内的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到校仅有20%,名额到区,须要按中考分数录取的将达到45%,加上15%的全市自招,这怎么可能让学区房降温呢?
也有圈内人士说,须要分状况来看,比如“新政利空老破学区房,对品质学区房影响有限,新政利好非学区品质房,对非学区普通房影响有限;”“市区名校内卷升级,利好郊区五大新城,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千方百计进入好班;学区房上涨势头减缓,牛小+菜中估值上涨,牛小+牛中估值微降。”
有人表示,长期执行下去,生源流动、继而推动教师流动,缩小各校差距,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平均化。不过,只要有教育资源差异,就会有学区房概念,资源差异性不可能根本消除,但能够尽力缩小。
今日,学区房是个热词,教育改革有啥动静,都习惯往学区房上靠。对此,有专家提出更深入的思考:名额分配政策为普通初中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读优质高中的机会,不过这个政策的最终效果到底怎样,尤其是通过名额分配进入名校就读的低分考生,最终的发展状况,须要更全面和科学的评估。至于学区房,更关键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及层次、教育观念、高考升学机会等,单一的行政政策影响有限,真正破解还须要高位统筹协调、多部门联动治理。
文| 一得(文中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