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黑龙江省政府、省教育厅正式发布了《黑龙江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省2021级高一新生正式步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面对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家长和学生最关注“三新”在招生考试要求上与先前有何不同?新课程该如何选择?选择后该如何学?针对新教材新高考与以往的教材和理念不同,本报特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省实验中学的各科名师来讲解高一各学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都学啥
高一上学期,物理学科主要完成必修1的教学任务。人教版《必修1》,共四章,分别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和“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两个主题。必修1模块注重在机械运动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模型建构等物理核心素养。教学中应根据本模块所学物理模型的特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必要性及方法等;让学生经历建构速度、加速度、力等重要物理概念的过程,了解测量这些物理量的方法,进而学习科学定量地描述生活中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等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
高中物理难度加大,
学生重在思维模式转变
高中物理的学习与初中差别很大,初中物理很多是浅显的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而高中物理需要对概念和规律的加深理解,范围进一步扩大,难度也进一步提升。
如:从标量到矢量学习。初中时学生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又如从速度到加速度的学习。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过程,但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上升一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学生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学生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一个很陡的阶梯。
高中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等类似的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由形式到辩证逻辑等等思维模式的转变。
用情境设置
培养学习探究能力和思维习惯
新教材、新高考、新课标都对每一堂课有一个较高的要求,课堂的容量要提升,效率也要提升,这需要整个备课组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做到根据课标和新高考要求认真研读教材,清晰知道每节课的重难点,保证授课进度要协调一致,提前讨论将要留给学生的作业,对不同的班型或学生掌握能力,做到分层留作业,让作业更有实效性。
聚焦单元教学设计,围绕主题或活动进行有目的的备课,对教材进行重组,以整合的视角整体性地建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学校编写的丛书,进行重组教学,以学校的提出的教学模型进行备课,让课堂更加高效,让学生真正习得素养。
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注重问题导向和情境设置。任何有意义的学习一定发生在学生思维充分活跃的情境下,学生在主动的思考下经常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方式,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出聪慧、科学的头脑。为此,教科书注意适时提出尽可能赋予具体情境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习惯。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通过具体案例给出供选择的探究课题。例如,必修一中的几个参考选题:
(2)球形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关系的研究
(3)橡皮筋的伸长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老师在教学中以《拔河比赛中的物理知识》课题研究为例,在各个班级分组进行,也是为学校研究性学习提前做准备。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反思。在随后举行校园拔河比赛中进行实际应用,很有意思是最终的冠亚军在两个物理班主任所带班级中产生。最后以在期中考试中,就以这场拔河比赛为出题情境进行考查,做出评价。
新教材是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情境的创设,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问题解决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这些方面都要真正落地,也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点,也是努力的方向,真正的让学生习得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