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一楼展厅,“渐悟自然——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藏金立德作品研究展”正在举行。谈起金立德的名字,或许很多人会颇感陌生,但他与艺术教育却有很多交集。潘思同的弟子、傅抱石的同事、新中国第一代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中国水彩画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院美术系创始人……一个个头衔,一段段履历,无不彰显了含蓄低调的老先生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1982年5月金立徳带81级学生去苏北镇江写生合影
此次展览以金立德为个案研究对象,呈现了其毕生创作的90余幅作品,包括近20幅油画、30余幅水彩画,7幅水彩速写,及30余幅水墨画,展现了其水彩画之外的多样创作风貌。
展览现场
金立徳长于水彩画。先后在南京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桃李满天下,开幕式上不少学生从国外飞来,从展览陈列的学生感言也可见,他的学生几乎遍及艺术的多个领域。出生于1931年的金立徳,是新中国艺术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一批人。
金立德《江帆》油画1961年
回顾他的一生,1949年他师从陈秋草、潘思同,就读于他们创办的“新中国美术研究所”主要学习水彩,同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师范学院任教,这一时期同傅抱石有所交往,傅抱石给了金立德两个建议,一是学中国画、感受其中的气息;二是反映生活。1959年,金立德回到上海,成为职业画家,后也在印刷厂担任美术设计员。直至1973年,赴上海师范学院任教,此后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直至1999年退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退休后金立德依旧进行油画和水彩创作,2017年起又开始了国画领域的再探索,如同生活记录一般以国画小品的形式画下身边见闻。
美术馆副馆长阮竣也坦言,金立德公众相对比较陌生,但他的交往和经历又很丰富,通过对他的作品和经历的打捞,也可还原一些可见的社会史和被遮蔽的个人史。
1985年金立徳与学生写生合影
他的学生左庄伟表示,立德老师虽然在美术学院主修西画,擅长水彩、油画写生和创作,但他毕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画家。民族哲学观、艺术观和艺术方法,在水彩画写生创作时必然影响其画法,他会很自然地中西画法融于一体。“西方水彩画和中国水墨画天生具有共同性,都是用水调和墨和色。但是在画面图式营造中和艺术形象塑造上,中西各有特色。”左庄伟说,在对景写生时西画重视觉所见的景物再现,而传统绘画则重对自然景物由视觉感悟而入心理表现,水墨画是心理景与情融合抒写。
金立德《早春》油画2003年
从某种意义上讲金立德的艺术探索在时代变革之中进行,他也通过教书育人,将自己的所学所获启发后辈学生的艺术创作。金立徳1954年任教南京师范学院到1988年筹建上海教育学院美术系(后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四十余载的艺术教育生涯中,其编撰的《中外人体水彩》、《造型艺术中的手势》等专著,《水彩画画理》等教材,尤其是开风气之先的电影教学片《水彩画技法》、电视教学片《水彩画教学—工具与技法》等,为我国当代水彩画的教育教学留下了开创性的范式。
退休之后金立徳依然笔耕不缀,他尝试水墨小品的全新艺术领域探索,他的笔下有山河湖泊的自然风物,也有门口遛弯打牌,可见其生活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