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体研究是中药新药质量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应结合制备工艺特点,研究中间体(如生药粉、浓缩液、浸膏等)的质量,特别是立即用于药物制剂的中间体。根据药品的不同特点,研究其理化性质、化学成份、生物活性等以及与安全性、有效性相关的影响因素。
1.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研究对于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后续的制剂研究等具有关键意义。对于化学成份复杂、有效成份不明确的中药复方制剂,应关注中间体总体理化性质研究。
对于液体和半固体,应根据后续制剂的须要和药用物质组成研究状况,从性状、相对密度、pH值、澄明度、流动性、总固体等质量数据中确定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质量属性。
对于立即入药的生药粉,应重点关注其粒度、粒径分布及混合均匀度等。
对于浸膏粉,应对流动性、堆密度、溶解性、吸湿性等进行研究,根据药物本身的性质和后续制剂的要求,确定其重要质量属性。
2.化学成份
中药的化学成份复杂多样,应根据中药新药的特点,进行有重点的系统化学成份研究。
2.1复方制剂
复方制剂的质量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功能主治、既往使用状况开展系统的化学成份研究。
应重视处方药味化学成份文献研究,了解各种成份的化学类别、结构、含量以及分析测定方法等。重点关注与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相关的化学成份,关注处方中君药、贵细药、毒剧药或用量较大药味的化学成份。对确定的工艺所得的药用物质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识别重要质量属性。
2.2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及其制剂
由于此类提取物在制备过程中富集了与药效有关的化学成份,应重点系统研究提取物的组成、化学成份含量等,并通过单体成份含量、大类成份含量及指纹/特征图谱等多种方式予以充分表征。
还应对提取物中其他成份的种类等进行研究,以保证提取物药用物质基础的平稳均一。
3.与安全性有关的因素
3.1内源性毒性成份
处方中若含有毒性药味时,应结合毒理学研究结果分析内源性毒性状况,同时还应关注含有与已发现的毒性成份化学结构类似成份的药味,以及与已知毒性药味同样科属的药味。
对于含毒性成份明确的药味时,应建立毒性成份的限量检查方法,明确安全限量或规定不得检出;若毒性成份又是有效成份时,则应根据文献报道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结果制定毒性成份的含量范围(上下限)。
对于含毒性明确但毒性成份尚不明确的药味时,应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传统使用方法,研究确定其安全剂量范围,或开展毒性成份确实定性研究和药用物质毒理的深层次研究,加强质量控制。
3.2外源性污染物
外源性污染物主要包括由药材/饮片中引入的农药残留(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降解物)、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二氧化硫等,还包括提取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残留、树脂残留等以及贮藏过程中(如适用)滋生的微生物。此外,还应关注可能来自设备及其组件的污染。
通过系统研究和分析中间体中所含外源性污染物的状况,对于可能由药材/饮片中引入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的,应分析其在中间体中的保留状况,研究建立必要的检查方法。
若提取加工过程中有使用树脂及/或有机溶剂时,应研究分析其在中间体中的残留或富集状况,评估安全性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法。
4.生物活性
鼓励开展探索中药新药的生物活性测定研究。建议结合药理学或毒理学研究结果,建立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以作为常规物理化学方法的取代或补充,提升中药新药的质量评价与功能主治(适应症)、安全性的关联性。
(三)制剂
应根据中药新药特点,在药材/饮片、中间体、制剂生产过程以及平稳性等研究基础上,结合药用物质基础研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开展制剂质量研究,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剂型
剂型是影响中药新药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中药新药一般基于临床使用需求,综合考虑药物处方组成、药用物质的理化性质、不同剂型的载药量、临床用药剂量、患者的顺应性等因素挑选给药途径并确定剂型。